欧洲杯足球官网-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正上坡的碌碡还得使劲推
发布时间:2012-10-12     作者:  浏览数:3810

      “苹果的新鲜度、硬度还这么好,每公斤23.6元还能接受”。6月12日,西安市粉巷华润万家超市华圣苹果专柜前一位姓郝的女士边挑苹果边连声称赞。据悉,华圣苹果现已闯入全国10大城市45个主流超市,销售门店超过400家。
                                                       

 


开栏语:
      以苹果为主的陕西果业,经过20多年的大发展,如今水果产量居全国第二,苹果、猕猴桃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当前,果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在我省,果业是关系着千万人口发展的大产业,当前市场仍在不断拓展,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千方百计为发展鼓劲,增强发展信心,汇集积极的产业力量,显得格外重要。对此,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与《陕西日报》合作,开辟“陕西果业”专栏,每月出刊一到两期,以营造浓厚的发展舆论环境,引导产业方向,寻找发展中的问题,用典型引路等,以促进我省果业持续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省果业管理局成立近10年来,以苹果为主的陕西果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陕西果业规模和品质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居领先地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果业大省。近日,记者专门就发展问题采访了省果业局长王振兴。

      记者:请您首先扼要介绍一下近10年来陕西果业发展的大体情况?
      王: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我省生产多种北方落叶水果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渭北黄土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省委、省政府充分利用渭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审时度势于2000年作出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2001年成立省、市、县三级果业综合管理部门。自此,省果业管理局指导全省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使陕西果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农业部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之一,进行重点建设。接着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随后陕西苹果又加入欧瑞金组织,成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去年陕西苹果通过中国—欧盟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短短8年时间,陕西果业跻身于全国果业大省行列,并在世界果业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现已成为陕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记者:请问陕西果业目前发展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王:经过近10年来的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陕西果业呈现出诸多优势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到去年,全省果园面积达到1517万亩,水果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吨,达到1150.4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的1/10,成为中国水果生产第二大省。其中苹果面积和产量为847.4万亩和805.2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3和世界总产量的1/8。实现了苹果面积、产量、品质全国第一的目标。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7.5万亩,产量50万吨,居中国第一,占到世界的1/3左右,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秦岭北麓猕猴桃集中产区。
      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省已建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秦岭南坡浅山柑橘产业带、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带、大中城市近郊时令水果产业带等。品种的多元化、系列化和国际化格局也已初步形成。红富士、粉红女士、嘎拉、玉华早富等优良苹果品种占到了90%以上,从7月份到11月,每个月都有一个主打品种上市。海沃德猕猴桃、红提葡萄等也已成为主要栽培品种。桃、杏、李、樱桃等时令水果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种格局。
      绿色有机果品和出口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已建成绿色水果面积30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果品基地。经欧盟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中国与欧盟互认的有机果品基地11.5万亩,每年可生产15万吨有机果品。建成出口欧盟、东盟、北美等国家的认证基地80万亩,为扩大国际高端果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得到加强。自2000年以来,仅果汁加工业吸引投资累计20多亿元,使我省果汁年加工能力增长了4倍。建成全省浓缩果汁加工企业20家44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80万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果品贮藏能力300多万吨,其中气调库、冷藏贮藏能力达到125万吨。全省苹果产后分选线已增至60条,每小时加工处理能力300多吨。
      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我省果品已销往东盟、欧盟、阿盟、非洲、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苹果出口连续10年实现了两位数的持续增长,浓缩苹果汁成为陕西外贸出口第一大宗商品,出口和创汇均占到全国一半以上,占到世界贸易量4成以上,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赢得了话语权。2008年以来,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下,我省果品出口创汇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陕西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王:从经济效益上讲,2000年我省果品总产值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对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为780元。去年全省果业(仅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 “从2001年起统计口径由总产值变为增加值”,基地县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2400多元。洛川、旬邑、印台、宝塔、宜川等县果农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占纯收入的75%以上。渭北黄土高原正在由穷变富。
      从生态效益来讲,全省上千万亩果园占有林面积的12%,使我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4个百分点,果业成为生态陕西的又一个支撑点。
      从社会效益来讲,果业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全省1300多万农村劳动力,专门从事果业生产的果农有300多万,加上季节工和从事果品运输、营销等二三产业的人,大约有600来万。果业还是技术密集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农民在学习果园管理技术的同时,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在龙头企业带领下闯市场的过程中,增长了市场知识,在与客商打交道中,增强了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

      记者:作为局长,请您谈一下对今后产业发展还有哪些想法?
      王:从整个大产业的发展速度来说,的确令人欣慰。但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把陕西果业由大做强,还需走很长的路。坦率地说,陕西果业走到今天,好比一个正在上坡的碌碡,方方面面都在鼓劲,使劲地往上推。今后果业要成为强势产业,要做出更高的效益,还需各方面继续鼓足劲地往上推。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强调:
      食品安全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问题摆在我们的议程中,不但国际如此,国内也是如此。几年前外省发生的橘蛆事件,以及蔬菜农药超标和猕猴桃 “膨大剂”、“保鲜剂”的滥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都给我们果业敲起了警钟。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我们的产业就会持续发展,否则,一旦发生问题,别说你的产业有多大,几年时间就跨掉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伴随着发展,今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省果区现就可明显看到这种状况,劳动力越来越显得紧张,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今后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节本增效。部分县搞得“果树枝(秸秆)粉碎堆沤腐熟还田”技术,广泛推广的“灯、板、带”技术,对节省物化投入,都非常有效,今后各地要下功夫推广。
      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给外向型的果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加之金融风暴的侵袭,我省的果业外贸困难重重,不断开拓新的域外市场,比如毗邻的印度,乃至东欧市场,我们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我省苹果产量现已达800万吨,但贮藏能力与之还不匹配,加快贮藏能力的建设,已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从这一点认真研究,就可发现我们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仍很低,虽然各地都已组织起许多果业专业合作社,但组织水平低,运作不规范,整体规模小的问题仍很突出。这些问题,已成为今后发展中的障碍,若解决不好,我们的产业将会萎缩,决不可掉以轻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