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苹果何以能“看出大问题”?就像传说中砸在牛顿头上的那只苹果,华圣果业公司车间里的那些储藏了一年仍鲜艳如新的苹果,凝结着近20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沧桑和希望。
迄今为止,农产品是国际贸易中争端最多、最保守的一个领域。近年来,大米、牛肉等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甚至演变成一些国家的街头政治。温总理将“小苹果”放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背景审视分析,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问题的高度重视。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刚从温饱线上走出来的农民开始向市场要效益。然而,“多了多,少了少”的问题循环往复,折腾不断。这个在渭北高原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而盛产的苹果,就不止一次出现“果贱伤农”的困境。
诸如苹果这样的被当地政府和农民普遍看好的所谓“效益农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其实背负有别于二三产业的天然劣势。在生产环节,这些农产品没能摆脱春种夏收、靠天吃饭的季节轮回;在消费环节,因为保鲜等原因往往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相对狭小的销售半径。由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生产周期长,其丰歉情况容易放大供求矛盾,从而强化通胀预期,因此政府干预较多。如今,用高科技和先进营销手段“武装”起来的这只“小苹果”,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这些劣势,不仅实现了“一季收获四季销售”,而且让传统的“提篮小卖”演变成国际贸易。
所谓一滴水能见太阳。陕西的这只“小苹果”,还折射出时下艰难的结构调整等重大课题,并为我们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树立新的榜样和信心。苹果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并且不断追随科技和市场需求。一只小小的苹果告诉我们: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并且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依靠科技进步为基本抓手。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但世界经济复苏仍非常缓慢,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政府的责任就是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只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保证群众就业,才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
或许,这就是小苹果的“可以看出大问题”“可以读出中国的经济学”的原因所在。